当前位置:星眷奇緣>书库>歷史軍事>三國之仲謀天下> 第783章 人才輩出

第783章 人才輩出

    新的一天,太陽升起,晨曦如虹。

    清晨的光芒充滿無盡的朝氣,猶如一層薄薄的黃金,透過了細細的珠簾,一點一滴的映照進入寬敞明亮的御書房之中。

    大王也是一個職業,該上班的時候,還是要上班的。

    孫權安然的盤坐在御書玉案之前,不斷翻閱著書案上的一份份的考卷,這些都是經過考官過目之后才遞交上來的考卷。

    學子的考卷已經經過教育司和幾個聘請來的大儒,進行了初步的甄選,一千多學子,只有三百多份卷子能進入復試的名單之中。

    進入復試的人不多,不過這也足夠了,推薦上來的,也就一千多人,這一次科舉,翰林院最終要錄取的名額,也就一百來人而已。

    第一次科舉,比較嚴格,質量不能沒有保證。

    “子柔,這個不錯,他敢罵孤,有點魄力”

    孫權很仔細的看,每一個人都沒有**的思維,吸收多點掛念,能讓他把吳國的制度建立的更加的完美。

    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他即使是穿越來了,能制定一個新政制度的支架,下面還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是估計不到。

    他把一份考卷遞給蒯良:“這一份考卷,上面列出的來的新政漏洞,說的很好,新政的確存在漏洞,不過這個考生的性格有些毛躁,他明知道如今新政乃是孤親自建立的,還敢含沙射影的在罵孤,有點脾氣,但是不得不承認,他文筆和觀點都很好,最少,他比我們下面的官吏,還要了解如今新政運行”

    一個不能徹底的去了解當今吳國朝政的人,是寫不出這一份卷子。

    “大王,這是寒門學子。林齊,遼東書院的人,不過遼東書院舉薦科舉的的名額有限,輪不到他。他不甘心,就從遼東自薦來靠”

    蒯良湊上來,目光看了看卷子,微微有些苦笑:“以試卷可看人,此人脾氣比較剛硬。這卷子,當初我們差點給他刷下來了,最后還是蔡司長力挺,說就憑他敢罵大王,就值得讓大王看看這卷子,所以才過關”

    “蔡老頭看著有人罵我,他估計比較高興”孫權苦笑。

    “蔡司長的脾氣有些直”

    蒯良有些羨慕蔡邕和孫權的之間的關系,雖然孫權嘴上整天蔡老頭,蔡老頭的叫,但是吳國上下。誰都知道,孫權最尊敬的人,估計就是蔡邕了。

    他是大王,能讓他怕的,不是比他強的人,而是他打從心底去尊敬的人。

    這年頭,大王就是大王,下面的人面對孫權,包括自己在內,那一個不戰戰兢兢。這個吳國,能當面罵孫權恐怕就蔡邕了。《 i更多更全》

    “你看,還有這個,這個也不錯。雖然批閱上說,他的文筆不行,不過那是在你們這些大儒的眼中有些粗糙,整體來說,已經很好了,不可否認是。他說評論舊政利弊的時候,筆鋒很鋒利”

    孫權再一次遞出了一份卷子。

    “樊明,一個籍籍無名的教書先生,已經年過四旬,這一次科舉,卻一鳴驚人,他無論文筆還是字體都不行,但是這卷子上面闡述的觀點,即使內閣幾個大臣都震動了”

    蒯良微笑的道。

    這些卷子,他這個副考官都考過。

    “看來科舉是做對了,這一次涌現出來不少人才啊”孫權目光閃亮。

    無論什么時代,最重要的都是人才,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難,吳國如果想要強大,想要保持發展的勢頭,就要多多的涌現人才。

    “的確”

    蒯良聞言,贊同的點頭,他看著孫權的目光多了一絲的敬佩,道:“大王的科舉政策的確能為吳國選拔更出色,更多的人才”

    科舉初步取得的成果,已經足夠讓不少人閉嘴了,人才不是沒有,只是平時不顯山不顯水,只要競選和比較,全都出來了。

    “翰林院的建設,進行到什么程度了?”孫權突然問道。

    “稟報大王,如今翰林院官邸已經初步的落成了”

    蒯良稟報的道:“不過在翰林學士的編制上面,還有一些問題要和吏部溝通,臣保證這個月底完成”

    “盡快弄好”

    孫權低聲提醒的道:“吏部今年的考勤要大動干戈,下面的官吏,很多都要動,雖然我們之前通過金陵,鹿門山,江東幾個書院已經,儲備了不少人才,但是未必能夠,到時候可能要提前用到翰林院的儲備人才”

    科舉之后,上榜的才子,必須要經過翰林院,翰林院將來會成為吳國朝堂的一個人才儲備中心。

    “大王,吏部考勤的事情……”

    蒯良神色微微一動,目光有些晦暗:“臣想清楚了,微臣要負責科舉和翰林院,抽不開身”

    “顧雍都敢扛下來,你居然不敢?”

    孫權瞇眼,考勤的事情,必然引發各地方的不滿,此事吏部的動作太大,必須要有內閣的人來鎮守。

    他選了這個老家伙,但是明顯這老家伙有些不愿意。

    “不是不敢”

    蒯良的笑容苦澀無比,并沒有推脫,而是很坦然對孫權說:“只是老臣比不上顧尚書年輕力壯,雄心壯志,說句不好聽的,能在次輔的位置致仕,已經算是這樣了,這風暴,老臣自問扛不住”

    吏部考勤,在年底絕對是一場風暴,影響力太大,當然這件事情好處是有了,只是壞處也很明顯。

    他已經老了,想要再進一步,接替張昭的內閣首輔基本上是不可能了,既然已經上不去,再多的功勞也沒用,最后還要扛鍋,他自然不愿意。

    “你們這些老家伙,一個個明哲保身”孫權冷笑了一聲。

    “大王,微臣已經老了,所以微臣認為,這種進步的機會,應該讓給有機會的人”蒯良聳聳肩。微笑的道:“當然,大王要是下命令讓微臣來處理,微臣也不會違命”

    這件事情上,他已經明確了目的。不能參合,要是他自己一個人倒是無所謂,他身后還背著一個蒯家,可不能這樣拉仇恨。

    而且也不是非他不可的事情,他不愿意。內閣之中搶著去做的有人的是人。

    “算了,你既然不想要這個功勞,孤也不勉強”

    孫權點頭,強扭的瓜不甜,這事情不是沒有人做,內閣還有一個次輔,朱治對照內閣這幾個老家伙,還年輕。

    他要是把事情做好了,樹立威望,說不定以后他還能承接張昭和顧雍周瑜之前的權利交界。

    在內閣。張昭是老一代,顧雍和周瑜是年輕一代,權利早晚要交接的,要是能緩和一下,也不錯。

    “大王,長安消息”

    這時候,曹陽匆匆忙忙的走進來,把一份急報遞上來:“錦衣衛十萬火急遞進宮的”

    “長安?”孫權神色一瞬間便凝重起來了。

    “大王,微臣還要對九月的科舉計劃一番,先告退了”蒯良把考卷的卷宗收攏好。行禮之后,離開了御書房。

    孫權連忙攤開急報,這是李涅親筆送來的急報。

    “三日前,曹操兵敗霸陵。馬超奔襲百里,夜襲霸陵魏軍,擊潰曹操五萬兵馬,追殺幾十里……”

    孫權這一下子樂了起來。

    五天前,長安城。

    夜色茫茫。

    幽冷的星空下,長安城很安靜。明日就是新王登基的時日,這一夜,很多涼國文武都睡不著,等待著天亮。

    然而,他們等來的卻是不是天亮,而是突然之間上萬兵馬從四面八方殺出來的喊殺聲。

    “某家馬超,涼國的兒郎,扶大涼,誅逆賊,隨某家殺敵”

    馬超毫無征兆的起兵了。

    司馬懿雖然一直盯著馬岱大營,但是長安城周圍,還有兩方大營,他以為在城外就不足為患。

    然而這兩方兵營加起來將近一萬三千的兵力,早已經被馬超控制,馬超出兵速度快如雷霆,迅速的占據了城門。

    即使司馬懿賈詡,楊修等人皆然有些措手不及,雖然反應過來了,但是面對里外夾擊,一敗涂地。

    城門一打響,馬岱親自領著軍營上萬精銳猶如猛虎出山,迅速的控制了長安城。

    這一戰來的太急,司馬懿以為馬超最少也要明日馬休登基的時候才發飆,卻沒有想到,他打了一個時間差。

    自己是一步慢,步步慢,當他反應過來了時候,馬超在城中已經一呼百應。

    他就算集合兵力,高呼太子名義,也控制不了局面,城中四方兵馬早已經被馬超的悍勇給折服,馬超一起兵,眾將效命。

    這也看出了馬超在涼國的聲望,恐怕這就是司馬懿算錯了的一步,導致他滿盤皆輸,整個長安落入的馬超的手中。

    司馬懿麾下六七個關中將領被馬超格殺在長安,大部分精銳被馬超繳獲,司馬懿也只能帶著不到五千的殘兵,擁簇馬休,逃出長安城。

    “該死,馬休在他們手中”

    一夜亂戰,馬超的兵馬徹底的占據了長安城,一個城門的城頭,激戰了一夜的馬超,看著城外的護城河,憤然的道:“還是讓他們給逃出長安了”

    “大將軍,一個馬休,現在已經不重要了”

    這一戰的策劃者,李涅安靜的站在馬超的身邊,淡淡的道:“如今,該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了,探子的消息,曹操先鋒軍已經抵達霸陵,他們這一會,絕對想不到,將軍居然有膽魄放棄長安,而出擊,只要速度夠快,百里奔襲之下,魏軍必敗”

    “李中郎說的對,涼國在此一戰”

    馬超現在對于李涅,有些心悅誠服,一個人堪比千軍萬馬般凜冽,他果決的大喝:“馬岱,立刻集結全城的兵力,午時一刻之后,離開長安,急速新軍,目標,霸陵”

    “諾”

    馬岱恭敬的領命。未完待續。

    ...  (..)( 三國之仲謀天下   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