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星眷奇緣>书库>歷史軍事>三國之仲謀天下> 第648章 大吳變法之6部尚書

第648章 大吳變法之6部尚書

    御書房。

    周瑜和顧雍兩人面容有些詫異,孫權還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,如今朝堂的事情都沒有理順,居然這么快就到地方了。

    “不是孤急,而是趁熱打鐵!”孫權的目光看著兩人的表情,自然知道他們心中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大王是擔心夜長夢多!”顧雍目光微微一動。

    “也不是,只不過如今大吳各地的地方編制有些凌亂了,江東六郡倒是勉強理清了一個頭緒,但是北疆,荊州,交州,廣州都不是很理想!”

    孫權端坐筆直,輕聲的解析,道:“在孤看來,吳國的統治,明顯州不州,郡不郡,這一樣一來,對我們的統治會帶來很大的困難,既然我們的變法已經開始了,反正都會有人反對了,我們為什么步子不邁大一點!”

    如今使用的州制度他一早就想要拋棄了。

    這個對中央集權帶來很大的不利,即使如今吳國已經開始初步的開始了文武分治的體系,但是就目前的環境來看,天下來時亂世,一州刺史還是坐擁太大的權利,甚至隨時能威脅中央的統治權。

    既然變法,就趁著這一股風,直接改革到底,罷免一州刺史府,直接落到郡府制。

    “大王,罷免州域制度倒不是不可以!”

    周瑜雙手捧著卷宗,看的很仔細,半響才低聲的道:“在大漢立十三州之前。也是以郡治天下,不過這么一來,我們就要大動干戈了。這樣的話,整個大吳變法都會變得壓力倍增!”

    “現在就不是大動干戈嗎?”

    孫權淡淡一笑,反問的道:“如今難道就沒有壓力嗎?”

    “這倒是!”

    周瑜聞言,微微一愣,半響回過神,才微微苦笑。

    的確,如今的變法已經驚動了整個吳國。早已經是大功干戈,要是太過顧慮。反而有些束手束腳了。

    “大王,你這步子邁的有些大了,以郡府制統治吳國,設立郡守和知府。交州保留南海郡,蒼梧合浦合并起來為蒼梧府,交趾郁林合并為交趾郡,日南九真合并為真南府,兩郡兩府,還有荊州……”

    顧雍目光看著卷宗上的一點點細節,微微瞇眼,面色正容,有些擔憂。

    “你想說什么?”

    孫權平靜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大王。元嘆的意思是,本來的體制已經根深蒂固很多年,一旦動起來。會引發各地方的混亂!”周瑜很直接的補充的道。

    “亂不了,吳國根基在江東,只要江東六郡的根基不變,就不會影響我們對吳國的改革!”

    孫權神情淡然,斬釘截鐵的道:“雖然你們多多少少有些疑惑,對于地方這樣的改革是否有必要。但是孤告訴你們,改革是必要的。大吳是以人治天下,不是以地治天下,該合并的還是要合并,提高管理的效率!”

    北疆和交州,很多地方的人口都不多,地域雖然很大,但是就那么點人,還要設立一個郡,是在有些浪費人力資源。

    “諾!”

    顧雍和周瑜聞言,兩人對視了一眼,仿佛都能看著對方眼眸之中的無奈,在孫權的堅持之下,最后還是點了點頭,應聲了下來。

    “這事情還真的不是很急,孤如今不過是想給你們打一個招呼,讓你們先做準備!”

    孫權站起來,站在窗臺的,目光看著外面的花草,道:“我們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內閣,內閣是將來朝堂的主干,但是如今內閣十二大臣的名字,張丞相卻遲遲未能定下來,你們需要推他一吧!”

    內閣,是日后吳國朝堂的主體,以內閣來統治吳國天下,是孫權為大吳朝堂定下來的一個標準。

    而這個內閣的編制是孫權按照日后明朝的內閣制度,當然,其中還添加了一些的新時代民主的意念,一投票方式決定大事務。

    內閣十二大臣,以一個首輔為尊,三大次輔為次,八大群輔為末位!

    “大吳,這十二個人不好選!”顧雍微微苦笑。

    在這一次的變法之中,御史臺是不會變了,宗人府也不會變,但是其他的所有部門機會都會被打掉。

    孫權未來的朝堂藍圖,是以內閣,軍機處,御史臺,為三駕并駕齊驅的馬車,這三駕馬車下面就是六部,六部下面是二十四司部。

    內閣本來就是在軍機處和御史臺之上,內閣的十二大臣,將來是權傾朝野的,統治六部,每一個人算都必須要小心謹慎。

    “大王,是不是六部尚書都會進入內閣!”周瑜目光微瞇,問道。

    “這不一定!”

    孫權聞言,搖搖頭,如今兩人都是變法的先鋒,他到沒有隱瞞,淡淡的道:“有能力的人,可以身兼多職,群輔和尚書的位置,也可以重疊,但是分開也不是不可以,在體制的范圍之內,靈活起來!”

    “某明白了!”周瑜聞言,目光微微閃亮。

    “大王,兵部不是應該歸屬軍機處的嗎?”顧雍道。

    “元嘆,孤問你一件事情,軍方和朝堂,你能徹底的分清楚嗎?”孫權嘴角揚起一抹玩味的笑容,問道。

    “很難!”顧雍微微愕然,頓時明白了孫權的一絲。

    “孤有時候也分不清楚,軍機處和內閣,既是一家人,也是競爭對手,所以很多事情就不能計的太清楚!”

    孫權道:“兵部尚書可定位列軍機大臣的位置,但是兵部隸屬內閣下轄,兵部尚書到底入不入內閣大臣的位置,還是很難說的!”

    “況且,如今兵部還沒有一絲影蹤,兵部尚書的位置,孤還一頭霧水,誰能擔當,誰來承擔,孤還沒有想好!”孫權補充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六部的人選,張丞相倒是有了腹稿!”周瑜提醒的道。

    “說來聽聽!”

    孫權聞言,目光微微明亮。

    “諾!”

    周瑜點點頭,然后細細的道:“吏部和戶部,自然不用說了,而禮部本來是循著的太常卿而來,華歆為禮部尚書,合情合理,至于工部,最合適的人,恐怕就是劉子揚了吧,劉子揚雖然功勞和資歷都不足,但是有金陵城這一個成績,也沒有人否定他工部尚書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周瑜停頓了一下,繼續的說道:“還有就是刑部了,刑部尚書這個位置爭議很大,廷尉卿沈大人如今想要退下來了,但是想要找到一個扛住廷尉大旗的人,不容易,廷尉之中倒是有些后起之秀,沈大人的推薦之下,張丞相也找到了一個合適的預備人選。”

    “誰?”孫權問道。

    “高名!”周瑜回答。

    “他?”

    孫權聞言,心中著實有些意外,道:“他不是進入廷尉不足半年的時間嗎?”

    高名之前錦衣衛臥底,冀州一戰之后,隨著孫權返回吳國,后來放棄了錦衣衛的身份,變成了是廬江太守,再后來便進入廷尉當職。

    “可沈大人對他很看好。”

    周瑜道:“大王,汝知道沈大人第一次審核高名之后,是如何評價他的嗎?”

    “這么說?”孫權來興趣了。

    “高名這個人,性格不算剛直,但是為人有底線,做事有些中規中矩,但是的卻懂得變通,不死板,一個正直的狡猾之徒,作為一個執法者,他是合格的!”

    周瑜細細的道。

    “能得到古板而有些不懂變通的沈老頭這樣稱贊,高名也算是不錯了!”孫權笑了笑,然后問道:“那兵部呢?”

    這個才是他最關注的人選。

    “這個位置爭議很大,不僅僅牽涉內閣,最重要的還是要和軍機處商議,軍機處如何還沒有蹤影,所以張丞相沒有定下來,但是他的心中已經有人選了!”顧雍接口。

    “誰?”

    孫權目光迸射出一抹精芒。

    “呂布和陸俊!”顧雍很直接的道。

    “呂布有資格坐著位置,況且,他如今已經在荊州開始動起來,一旦他完成的軍方的改革,將會穩定軍方地位。”

    周瑜接著顧雍的話,對孫權解析,道:“至于陸俊,新的體制之中執金吾將會撤掉,他也有資格做這個位置!”

    “你們比較屬意誰?”

    孫權手指敲動著的窗戶上的邊筐,若有所指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呂布!”

    兩人異口同聲的說了出來。

    為什么是呂布呢?

    因為孫權的心思多半是呂布,他們不是認為呂布比陸俊好,只是孫權的心思估計會相信呂布比相信陸俊多一點。

    孫權如今用呂布為軍方改革的領導者,就已經是端倪了。

    “孤反而不這么看!”孫權淡淡的一笑,對著周瑜,道:“公瑾,汝替孤傳一句話給張昭,呂布和陸俊,孤選陸俊!”

    兵部尚書這個位置是代替軍方,用來是穩坐朝綱,但是呂布這個人他還有大用,這只有放在戰場上,他才是一頭虓虎,如果收起了他的獠牙,他就會失去的本身的能力。

    至于陸俊,兵部尚書這個位置,就算他坐上去了,他也坐不久,最多只是過渡的。

    只要陸遜給成長起來,孫權最后肯定會砍掉陸俊,陸俊相對于顧雍和陸遜,差的不僅僅是能力,最重要的是,他的世家觀念太重,不堪大用。(未完待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